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接近万亿_评论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刊文说:“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努力加快转变步伐,从大量燃煤的重工业走向更加环保的未来……根据即将出台的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中国将帮助老旧产业的工人掌握现代‘朝阳’产业如生物技术、航空和智能制造等行业的新技能。”按照要求,杨浦区党委班子成员结合问题清单和岗位实际,从各自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发,自觉提出落实主体责任的项目清单。通过认领的责任清单,各部门制定任务清单,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重点项目和具体措施,定人、定任务、定时间,抓好责任落实。
孟建柱会见塔吉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和阿富汗内政部代表团对创投行业和新兴产业来说,今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无疑是一剂分量十足的兴奋剂! 国务院总理李大大5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而这也是今天常务会议中的两个核心议题之一。这是国家对创投引导基金发展最高级别的表态,体现出了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国家对创业投资及新兴产业发展前所未有的重视。政策之意无疑是希望通过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及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既能也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也能为中国经济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按照过往的惯例,预计在国务院常务会之后很快会有更多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开花结果,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将很快落实配套政策和更多财政资金,并在原有创投引导基金运作机制之上进一步推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 从新闻公报提及的内容来看有两个明确的关键词,一是“市场化运作机制”,会议提出“改革政府投入方式,更好发挥中央财政引导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各方资金特别是商业资金用于创业投资,完善竞争机制,让市场决定创新资源配置”。 “市场化运作,政府引导”一直被认为是创投引导基金运作的基本原则,但在我国创投引导基金的实践中,无论是中央还是到地方,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并不完善,各个地区的地方引导基金也受到了主管部门管理运作水平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制约,效果参差不齐,如在引导基金的遴选标准、投资策略限制、基金存续期限、退出方式等方面尚有提升和完善之处。而从这次的会议精神来看,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更进一步推进有望提升全国引导基金的管理运营水平,也能激发更多创投企业、社会资本的热情。 第二个较为突出的信息是“加大规模”。中央政府明确了将加大创投引导基金的规模,通报中所用的“成倍扩大”字眼初步反映出了中央财政对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力度。目前,国家创投引导基金的规模仍然比较有限,整体来说是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很多创投企业只能望洋兴叹,国家创投引导基金真正吸引到的社会资本规模也就比较有限。 事实上,从国际经验来看,创投引导基金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支持产业投资的政策之一。在美国、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及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都有较为成熟的运作经验,通过创投引导基金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被实践证明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而创投引导基金在国内也并非是新鲜事物了,国内创投引导基金近年来也发展迅速,设立形式多样,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据科技部条财司科技金融处2012年时透露的数据,目前全国共有188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获得各类政府引导基金支持,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60.08亿元,引导带动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达1407亿元,平均放大6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家创投引导基金规模大幅提升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及新兴产业外,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动也必然会带动和提升各级地方政府对创投引导基金支持的力度,这种乘数效应或更值得期待。 2007年7月6日,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引导基金通过引导创业投资行为,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技术创新。十天之后,财政部即宣布,第一支国家级创投引导基金宣告成立,规模为1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而受到国家政策的带动,从部委到各地县市政府,都出现了引导基金快速发展的局面,仅在2007至2008年两年间,全国新增的引导基金规模接近百亿元,增幅非常明显。 当然,要推动创投行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创投投资中,尤其是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家创投引导基金的作用依然还不够。政府应该不断完善针对创业投资机构及其股东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退出渠道等政策扶持体系,以充分配合创投引导基金的资金引导效果,这无疑会对创投行业的扩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更为明显的催化和激励作用。(胡中彬)
6月29日至今,“中国价值保卫战”可谓惊心动魄,争夺激烈,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国务院指挥若定、统筹布阵、直指要害的气魄和智慧。截至目前,这场保卫战已初战告捷,我们和全体市场参与者一道,感到自豪和高兴! 在股市突发重大动荡后,在国务院领导下,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各个部门,齐心协力,协同作战。决策层、监管层首先向市场传递的就是信心,同时推出一揽子稳定市场的重大措施。中国人民银行向中国证金公司提供无限额流动性支持,成为定海神针,有效地扭转了战局。我们认为,无论经济发展还是股市运行,让社会各界、所有市场参与者保持稳定的预期,是其最基础的因素。 可以说,“改革牛”的根基就是人民群众对于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稳定预期。“改革牛”状态下的行情也会有起有伏,但其价值中枢是相对平稳的。由于投机力量肆无忌惮,加上市场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股市在快速上涨后发生了这次大震荡,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大刀阔斧改革的进程。基于此的股市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对于股市来说,决策层和监管层的信心及时有效传递给市场参与各方,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积极连锁效应。在此基础上,则是各部委办的重大政策举措,上市公司、证券机构、金融机构等参与方采取的积极行动。而股市的长期稳定,最终要靠实体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国务院总理李大大在14天内,3次就中国经济表态,非常及时和直接地传递了信心。他在16日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指出,“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使市场有稳定预期,保持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长期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李总理此处所讲的“使市场有稳定预期”当然也包括股票市场。李总理还于7月2日在法国图卢兹的中法工商峰会上、7月8日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两次表示,要培育公开透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这是对“中国价值保卫战”的直率发话。 这期间,中国证监会作为“稳定股市的第一责任人”,也多次在盘中发布政策、发表谈话,及时向市场发出信号。按照统一部署,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措施,不断强化市场的稳定预期。央行、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紧急行动,相继推出落实了一系列稳定市场、稳定金融、稳定机构、稳定上市公司的重大举措,可谓一环套一环,形成了稳定市场预期的“加固保护层”。我们认为,这些措施不但在现在,而且会对长期股市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于经济形势,除了上半年实现7%这个宏观数据,还应当看到7%背后的积极因素。今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371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4%,增速与1-5月份持平。从环比速度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88%。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连续数月转正,今年上半年是191936亿元,增长1.6%,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这组投资数据释放的积极信号是,在今年下半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将超过上半年。 再看消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月份实际增长10.2%,6月份实际增长10.6%,分别比上个月提高0.3个和0.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两个月回升。今年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577亿元,同比增长10.4%。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呈现强势作用,下半年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再从出口看,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1.5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6.57万亿元,同比增长0.9%。6月份出口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在外需低迷的情况下,我国出口能重拾升势是相当不容易的。在国务院部署六大措施促进出口后,下半年出口形势将有望进一步好转。 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半年的表现看,中国经济触底回升的势头比较明显。这给A股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支撑。 我们初步取得“中国价值保卫战”的胜利,首先是基于经济增长的胜利,同时也是市场价值中枢的胜利。我们要通过努力,维护好这个市场中枢,建立并维护好中国股市的独立定价权。(阎岳)
加入收藏
提示:支持键盘“← →”翻页